心学之思 | 王阳明:莫问兜里几个钱,但看心中一盏灯

2022-10-26 23:05

 生活即是修行,人间即是道场。

 一粒沙里看一个世界,一朵花里有一个天堂。点亮心中的那盏灯,让灵魂在尘世中,寻找自己真正的营养。

配图 | 沈伶书

第一盏灯:放下背上的篓

 王阳明说:“可欲者是我的物,不可放失;不可欲者非是我物,不可留藏。”每个人来到世上,都背着一个空篓子。

 每往前走一步,就会捡一样东西放进去。该是你的,谁也抢不走;命里没有,也无法强求。

 人生不是一场精神的修炼,而是一桌物质的盛宴。你捡得越多,负担越重,终将会承受不住。丢下身外之物,才能留下心灵之物。

 一代大师启功,其实姓爱新觉罗,是满清皇室嫡系后代。但大师从不承认此事,他说:“天下哪有爱新觉罗这样四个字的姓,我姓启名功。”

 大师为人十分低调,从不以大师自居,因为他知道身份、地位不是他所需要的。他专心投入于写文章和书法,虽然他写的文章连季羡林都自叹弗如。

 中国互联网的领军人物马云,主动辞去阿里巴巴CEO的职位。他说:“即使把我的财富99.99%都拿走,我也觉得满足。”

 古希腊先贤苏格拉底,一生过着朴素的生活。衣不换新,居无定所,吃饭也不讲究。学生怂恿苏格拉底去集市,添置一些生活用品。

 苏格拉底逛完一圈,说:“此行我最大的收获,就是发现这个世界上,原来有那么多我并不需要的东西。”生活原本是简单的,是人自己把它想象得太复杂。

 对于外物诱惑,来时不迎,去时不恋。随缘应对,让心如明镜一般,拿得起也放得下。

配图 | 沈伶书

第二盏灯:走好脚下的路

 王阳明说:“人须在事上磨炼,做功夫乃有益。”人必须在事上磨炼,在事上用功,才会有实际的帮助。若只安于现状,遇事就会慌乱,始终不会有进步。

 看似安稳的时间,表面看是知足,实际上却是放纵沉沦。很多人做事瞻前顾后:担心时机未到,担心准备不够,担心情况有变。

 清代彭端淑在《为学》中讲述了两位和尚想去南海朝圣的故事: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,其中一个贫穷,另一个富有。穷和尚对富和尚说:“我想要到南海去,你看怎么样?”

 富和尚说:“您凭借着什么去呢?”穷和尚说:“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,一个盛饭的碗,就足够了。”

 富和尚说:“我有钱雇船,想沿着长江一路去南海,尚且没能成行。你就凭一钵一碗,也想跨越千里,简直可笑。”到了第二年,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,富和尚依旧没能去成。

 在《红楼梦》中,有一副名联:身后有余忘缩手,眼前无路想回头。人总是在穷极无路的时候,才开始想要变通。只因没有那么多顾虑,不会干坐在那里,等待目标达成。

 会积极地走出去,去找出办法,来实现自己的想法。眼下不肯改变,只因尚未被逼到绝路;等到真的无路可退,才知道后悔,就为时太晚。

 今天想了千条路,明天依旧走老路。如此循环往复,始终是思想上的巨人、行动上的矮子,一事无成。前思后想,处处都是问题;放手去做,才能解决问题。

配图 | 沈伶书

第三盏灯:安顿自己的心

 王阳明说:“心即理也,天下又有心外之事、心外之理乎?”人活一世,活的就是个心情。

 身外之物,不必太多,够用就好。倘若为了追名逐利,反而牺牲了自己的幸福,那就是舍本而逐末了。

 林清玄说过:“愈是内在芬芳,愈是朴素单纯。”只有不被外物牵绊,才能真正意义上洒脱平和。

 科学家颜宁,是清华大学建校以来,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。她的学生都在看电视剧《欢乐颂》,里面女演员衣着光鲜,身价不菲。

 有学生问她:“(电视剧里)这些人的专业地位,没有您在学术界的地位高;他们的工作强度,没有您的工作强度大。可是,他们轻轻松松,赚了多少钱呀?您每天那么辛苦,工资比他们少好多,难道心里不会不平衡吗?”

 颜宁没有直接回答,而是反问她:“那你觉得他们就比我幸福吗?”金钱不是衡量幸福感的唯一标准,自己内心的体验才是。

 不要轻易被世俗的想法,或者网络上的声音所左右。安顿好自己的心,修炼好这颗心,人才不至于被外物牵着鼻子走。

 内心强大的人,无论外界如何动荡浑浊,依然澄明安宁。

2
评论问答
相关推荐

账号: